一間公司經營一定要先有一筆資金用來供應薪資、產品開發或其他資本設備購買等用途,但是一間公司在草創初期或是新創團隊很難有這麼一大筆資金來支撐企業,因此就需要有其他投資人來幫忙注資。
所以這篇文章會介紹常聽到的「XX 公司在 A 輪募得 1,000 萬美金」中的 A 輪、B 輪、天使輪到底是什麼,以及各階段的投資人會在企業上扮演什麼角色,造成什麼影響。
創業該怎麼取得資金?新創融資各階段說明
通常已經成熟上市的大公司可能會透過「現金增資、發股票」的方式去增資,因為已經上市且通常產品成熟、商業模式已經確定可以獲利,所以會比較容易募到資金。
但是對於新創或是小公司來說,此時公司產品可能還沒成熟、商業模式也還在尋找,所以此時風險較大,投資人也會比較有疑慮,但如果在新創的時期投資,將來如果公司真的成功活下來並且 IPO 上市,這些早期投資人的獲利隨便都十倍甚至是百倍以上的獲利。
因此投新創是個高風險但高報酬的投資,只是新創的生存率極低,在網路上看到根據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提供的數據,說創業一年內就倒閉的機率高達 90%,五年內倒閉的機率是 99%。也就是只有 10% 的公司能夠撐過 1 年,只有 1% 的公司能夠撐過 5 年,更不用說要撐到 IPO 上市了。
企業不同成長階段,會吸引不同的投資人
正因為新創的風險生存率極低,我們可以搭配下圖這張圖來看,咖啡色的線是企業的獲利曲線,隨著企業成長,從一開始的死亡谷(Valley of Death)沒有賺錢但卻一直在燒錢,到後面獲利漸漸上升,企業也較不容易倒閉(如果管理得當),生存率也跟著上升,但相較於前面的種子輪、天使輪,此時投資獲利也相對較小,因為此時市場給的估值也較貼近實際價值,獲利空間較小。
所以前面不確定性較高的種子輪、天使輪可能就會吸引風險耐受度較高的天使投資人、創投(VC)等;而後面公司成熟,準備上市前可能就會吸引風險耐受較低的私募股權(PE)進來,所以下面就會分各階段介紹公司的成長特色以及會有哪些投資人加入。

為什麼會有 「pre」 X 輪或 X「+」 輪?
在介紹什麼各階段前,先介紹一個概念,就是所有的投資階段都不是固定的,有可能有些公司會有種子輪、A 輪、B 輪就上市了,也有些公司可能發展中遇到一些困難,一直無法上市,可能就會有 C 輪、D 輪、E 輪,如果在這些輪還是沒辦法往下個階段,就可能會有 pre- 輪或是 X+ 輪,例如在種子輪前面會有 pre seed 輪,在 A 輪結束後還沒辦法到 B 輪可能就會有 A+ 輪……因此這些階段只是大概讓大家有個概念,並不是所有公司都要按照這些階段來走。
那接下來就讓我們正式介紹新創會經過的募資輪次吧!
Pre seed、種子輪(Seed round)
在團隊剛開始只有「產品概念」,什麼東西都還沒出來時,這時候幾乎很難找到投資人願意投資你,因此此時的資金大多是創辦人(團隊)的存款,或是 3F(Family, Friend, Fool)的資金,讓你能把產品雛型做出來。
天使輪
天使輪通常是等到產品有了雛型(prototype),也想出了初步的商業模式時,就會進到天使輪募資階段。此時的投資人大多為天使投資人(Angel)、孵化器(Incubator)、加速器(Accelerator)等等。
由於這階段對於產品(公司)來說還是非常的早期,所以對於投資人來說風險很高,因此金額也不會到太高。但比起前面資金來自 3F 的種子輪,天使投資人通常除了資金外,也會提供一些資源、人脈、經驗給新創團隊,因此也是新創團隊往前進步的一大機會,可以進一步前往市場去驗證自己的產品或商業模式。
什麼是 3F?
3F 就是一開始在你創業最挺你、最願意掏錢出來贊助你的 3 種人,分別是:Family, Friend 和 Fool。前兩個應該很好理解,家人跟朋友應該很容易理解你的想法,甚至會拿錢出來贊助你讓你創業、實現自己的夢想,而除了家人跟朋友,還願意在草創時期就願意拿錢贊助你創業的,絕對是傻子!
因為新創成功率很低,尤其是還沒有做出產品,光是聽你的想法或 prototype 就願意相信你、支援你的人,絕對要好好珍惜,當然他肯定是抱著這筆錢有 90% 拿不回來的心情下去投資的,所以未來發達後不要忘記這些人在一開始給你的支持跟信任!
A 輪
當產品進入市場,開始驗證其商業模式沒問題、可以獲利之後,通常就會進行 A 輪融資,希望能夠繼續擴大市佔、規模。而此時由於產品也經過市場歷練,確認可以賺錢後,投資人也會從天使投資人轉成創投 VC 居多。
B 輪
當產品獲利穩定,且站穩現有市場,要準備 1. 開發新市場 或 2. 推出新產品時,就會進行 B 輪融資。此時公司正在進行規模化,不管是基於原本的產品開發新產品,或是把產品推廣到不同(海外)市場等,都需要更多資金來進行,此時投資人仍是創投居多。
C 輪
當公司不只單靠一個產品或市場貢獻獲利,而是有不同產品或市場時,此時企業已經具備多角化經營的能力,可以開始為了 IPO 準備或開發新業務而進行 C 輪融資。此時由於公司快要進行 IPO,投資人創投的比例會減少,私募股權 (Private Equity, PE) 的比例會漸漸增加。
D、E 輪
假如公司 C 輪後還是沒做好 IPO(上市)的準備,就會進行 D、E 輪融資,直到做好準備為止。
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上市)
當企業為了要取得更多的資金,就會選擇用 IPO (首次公開募股,又稱首次公開發行)的方式來融資。IPO 是讓公司可以把股票透過公開販售的方式讓一般投資人也可以透過次級市場(股票市場)投資這家公司,並取得龐大的資金來擴張公司的業務。
通常新創走到 IPO 就算是完成了他的旅程,正式成為上市企業。當然成為上市公司的路還有很長,對於公司上層來說更多更大的挑戰才剛要開始。
天使投資人、創投(VC)跟私募股權(PE)的比較
投資人 | Angel Fund (天使投資人) | 創投 (Venture Capital, VC) | 私募股權 (Private Equity, PE) |
---|---|---|---|
投資金額 | 小 | 中(換取股權,上市時退場) | 大(換取股權,上市時退場) |
承受風險 | 高 (資金很可能完全拿不回來) | 中 | 低 (公司已經成熟,準備上市) |
募資階段 | 種子輪 ~ 天使輪 | 天使輪 ~ C 輪 | C 輪 ~ IPO 前 |
潛在回報 | 高 | 中 | 低 |
介入公司程度 | 小 | 中 | 大 |
改變總是艱難的,但請堅持下去
最後,認識完新創的融資階段後,下次你聽到 XX 公司在 A 輪融資到了多少資金,OO 公司在天使輪融資到了多少資金,就能更快幫你了解這家公司現在在哪個階段,還有多少成長空間。如果你是投資者,當然在越早期觀察到好的項目,獲利機會越多,而你是創業家,則是要知道每個階段的難關在哪,提早準備,一步一步往更後面的輪次邁進!
新創總是能帶給大家無限希望,假如你的產品是能解決一個有用的問題,拜託請堅持下去,總有一天你能改變這個社會的。
常見問題:
一間公司經營一定要先有一筆資金用來供應薪資、產品開發或其他資本設備購買等用途,但是一間公司在草創初期或是新創團隊很難有這麼一大筆資金來支撐企業,因此就需要有其他投資人來幫忙注資。通常會有:種子輪、天使輪、A 輪、B 輪、C、D、E 輪、IPO…
3F 就是一開始在你創業最挺你、最願意掏錢出來贊助你的 3 種人,分別是:Family, Friend 和 Fool。前兩個應該很好理解,家人跟朋友應該很容易理解你的想法,甚至會拿錢出來贊助你讓你創業、實現自己的夢想,而除了家人跟朋友,還願意在草創時期就願意拿錢贊助你創業的,絕對是傻子!
延伸閱讀:
【Web 2.5 專欄】:介紹 Web 2 公司如何運用 Web 3.0 科技,玩出新花樣!
參考資料:
【新創融資】種子輪、天使輪、A輪、B輪、C輪,你都弄懂了嗎|大和有話說
直擊「台灣新創生態圈」!一次搞懂所有重要參與角色